欧盟通报我国出口姜粉问题,企业应如何防范?
应对思路:先把“为什么会检出沙门氏菌”拆解成原料、加工、人员、储运四个环节,再对照欧盟要求逐一把漏洞堵上;同时建立“检测+追溯+应急”三道防火墙,既满足法规又降低贸易风险。1. 原料端:把沙门氏菌挡在厂外
- 只选用有“欧盟认可资质”的基地或合作社,要求提供每批农残+微生物(沙门氏菌、大肠杆菌、菌落总数)合格报告。
- 原料到货先过“两道筛”:外观抽检+25 g样检沙门氏菌(ISO 6579-1)。不合格立即退货或单独存放,避免交叉污染。
2. 加工端:HACCP 关键点控制
- 清洗:生姜先流动水冲洗泥沙,再用200 ppm次氯酸钠浸泡3 min;清洗水每2 h换一次并做余氯快检。
- 干燥/粉碎:使用带HEPA过滤的热风干燥机,温度≥75 ℃、时间≥30 min,足以灭活沙门氏菌。干燥后物料水分≤8 %,降低微生物繁殖风险。
- 金属/异物:二次磁选+X光机,防止设备磨损碎片混入。
3. 人员与环境卫生
- 每日开工前用ATP荧光仪对案板、传送带、称量器具做表面洁净度抽检,RLU值≤200。
- 员工进入车间严格执行“七步洗手+酒精消毒”,每2 h复消一次;有腹泻、发热症状立即调岗。
4. 储运端:防止二次污染
- 内袋用食品级铝箔复合袋,外箱打托后套PE收缩膜,防雨、防尘、防虫。
- 仓库温度15-25 ℃、相对湿度≤60 %;出库前再做沙门氏菌快筛(qPCR 8 h出结果),阴性才放行。
5. 检测与文件:满足欧盟官方及客户双重要求
- 每批留样300 g,存样至少到保质期后6个月。
- 第三方权威实验室(CNAS/ILAC 认可)出具英文CoA,项目至少包括:沙门氏菌、菌落总数、霉菌酵母、黄曲霉毒素、农残(噻虫胺等欧盟重点关注的项目)。
- 随货附健康证书(Health Certificate)— 按(EU)2019/1793要求,由中国海关签发,减少口岸抽检概率。
6. 追溯与召回预案
- 建立“一码到底”追溯码:原料批次→生产批次→成品批次→集装箱号,10分钟内可定位。
- 制定RASFF通报应急SOP:一旦接到预警,2 h内启动召回小组,24 h内完成风险批次下架、物流冻结、客户通知。
7. 持续改进
- 每年至少一次用“欧盟法规更新清单”做差距分析;法规变化时,质量部在一周内更新SOP并组织培训。
- 与进口商签署质量协议,把沙门氏菌“不得检出”写进合同,并约定不合格索赔条款,倒逼内部管理升级。
照此执行,可明显降低沙门氏菌污染概率,也更容易通过欧盟边境的随机抽检,避免再次登上RASFF通报名单。
页:
[1]